第一,电商渠道快速发展,多渠道模式日渐兴起。从全球来看,电商渠道的支付发展增速普遍远超线下渠道的POS交易和现金交易。因此,对于支付的要求就从传统的发卡模式转向了移动支付。
第二,mPOS(基于移动终端的新型POs装置)涌现。美国的Square、中国的拉卡拉等支付企业为商户提供了许多类型的基于移动终端的POS装置。此外,专注于中小商户的小额收单机构致力于提供创新的客户体验,如导入速度快、价格透明度高、盗刷管理强,从而迎合小微商户的需求。
第三,支付方式日新月异。特别是移动应用内(手机AP)支付,如星巴克、优步、滴滴,直接在应用程序内嵌套了支付解决方案。这些应用程序往往将手机应用的服务内容与支付服务紧密衔接,缩短了完成整个服务流程的速度,提升了安全性,因此客户的满意度高,体验提升较大。同时,各国也纷纷出现各具特色的通用型钱包。例如,荷兰本地最受欢迎的iDea支付公司有三大特点:一是与各家银行的支付体系打通,适用范围广;二是设有一个统一的支付界面,将支付功能和账户体系无缝连接,体验比较顺畅;三是在iDeal的钱包体系中,存在奖励和反馈体系,通过它的钱包进行支付会给予相应的奖励,比如调低支付转账费率、申购理财产品以及消费信贷的手续费或利率。值得注意的是,通用型电子钱包的成功案例更多的是集中在某一个国家或者说一个比较小的市场,真正全球性的由银行主导的通用钱包还是非常鲜见的。此外,主要的卡组织包括万事达( Master Card)、维萨以及银联等也在积极推动自己的支方式。
第四,增值服务日趋重要。在商户的支付过程中,除了支付结:算之外,商户也在呼唤更多的增值服务。例如,在支付完成之后,商户往往希望能有一个内部对账的系统,跟它的ERP体系简单对接。这样对于它的采购、销售,乃至盈利分析都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有两类增值服务是支付机构拥有一定优势,传传统金融机构往往发展乏力的领域。一是基于支付的大数据增值服务。商户希望支付机构能够在服务过程中为商户开展大数据分析。例如,在商户的门店管理问题上,不同地区的不同门面产能存在差异,但原因往往千变万化。通过支付的大数据分析,可以给商户在门店管理上提供大数据分析,引导其调整选址,优化店内布局。二是商户需要自身客户的画像,以及进一步开展交叉销售的提示信息。商户往往只了解自身客户在本店的消费情况,但是对于客户整体的收入情况、社交情况、消费情况往往是管中窥豹,难以开展分析或分析的成本过高。在这个过程中,支付服务提供商有较大的可能性来打破客户信息的局限性。支付机构去收集整理客户在不同商户上不同的采购习惯,如客单价、品味和消费时间,然后将相关信息提供给商户,商户就可以对这个客户进行精准营销和交叉销售。
传统金融机构往往无法掌握一个客户在互联网生态圈中,不同的业态、不同的场景和不同的时间里所做出的不同行为。而互联网的社交媒体巨头、电商巨头,甚至苹果等移动设备制造商的巨头,却有更好的发展基础。在保护客户隐私的前提下,捕捉到客户全场景的数据,由此开展大数据分析和客户画像描述就可以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