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是中国农历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预示着冬天的来临。
但今年的霜降却与往年不同,因为这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区块链突然被上升为国家战略,一时间点燃了整个新闻界,随后整个市场也迎来了久违的疯狂。28日早上9点30分,约90只区块链概念股在第一时间集体涨停。
所以说,这个霜降一点都不冷!
什么是区块链?
区块链可是老概念了,要追溯区块链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到比特币。
比特币最早的提出是在2008年,一位化名中本聪的人在其文章《比特币:一个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提到的。比特币是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流通的第一种“去中心化”的虚拟货币,它没有发行方,不受通过膨胀影响,比特币的交易是点对点的交易,不再通过银行作为中转,且交易记录均为匿名。如果你想交易,输入对方地址,网络确认之后大量资金就能直接过去了。
而区块链是比特币产生的技术实现方式和底层架构,它为比特币的交易提供了一个账目保证。现实生活中,A支付100元给B,交易账目为钱货两清或者银行记录,若去掉银行这一个中间人的信用背书,如何保证交易信息的安全客观记录?这里面就运用到了区块链技术,该技术变每一个单元都成为记账的“银行”,比特币的所有交易信息在网上都有保留,并且重复存储在成千上万台计算机里面。这样信息分散存储导致交易记录很难被篡改。
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是由密码技术、共识机制、点对点通信协议、分布式存储等多种核心技术体系高度融合,形成的一种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其本质则是一套去中心化的记账系统。区块链技术凭借自身分布式共享账本、去中心化、透明性、隐私保护、节点控制、信息的不可篡改与可追溯等特点,真正把各个机构和个人映射到虚拟世界,汇集世界上不同人群、不同权利群体的共识,实现了价值的全球实时流动,并正在被广泛应用在传统金融业之中。
区块链技术的优势:
第一,实现去中心化。区块链中最为重要的优势就是分布式的存储形式,系统中所有的区块都有参与每一笔交易的记录。因此,在区块链系统中不存在类似于中央银行或者商业银行的中间人角色,这样就能避免现在社会高交易成本的现状。
第二,系统完全开放。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解决了账目由谁来记的问题,而开放性则能够解决交易由谁来监督的问题。因为区块链是完全开放的,除了交易双方个人信息被加密之外,所有点对点的交易信息都能被查到。除此之外,在区块链中任何人都能够基于公链开发相关的应用,整个系统开放透明。
第三,高度自治性。区块链的数据传输方式并非五花八门,而是基于一套透明公开的确切算法。将当今社会交易中人对人信任变为人对机器和算法的信任,能够避免交易过程中由人为因素产生的交易风险。
第四,不可篡改性。在区块链中所有的信息和交易都是公开化且不可撤回、变更的,因为交易一旦被网络判定生成,这条交易信息会在区块链中所有的用户电脑进行数据存储。这样严苛的不可篡改的特点能够极大的保证交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区块链与金融业
区块链技术是对目前行业规则的突破变革,它不仅可以成功的运用在数字加密领域,同时在经济、金融和社会系统中也有广泛的发展前景。从银行业来看,区块链具备的分散式数据存储、不可篡改和信息公开等特征与金融行业的需求存在天然契合。
金融行业是区块链技术应用最早的实体行业,并且经过多年发展,产品形式越来越具体化,并对金融业务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供应链金融+区块链。该模式主要是将银行与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企业全部整合到区块链中,以产业为轴线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不仅满足了那些承受资金压力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还使得上下游企业享受货款自动清算等便利。
第二,电子支付+区块链。该模式主要是利用区块链去中心化的天然优势来应对现实社会中金融机构之间转账、结算、清算等产生的高额交易成本的弊端。尤其是在跨境支付中,交易手续费居高不下,支付时间周期漫长,点对点无中心的区块链确实为未来银行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三,资产证券化+区块链。资产证券化具有参与主体多、流程复杂、信息传递链冗长和资产信息不透明等特征,传统业务模式难以有突破性变革。而如果加入区块链技术,那么参与主体间能够在区块体系中清晰透明的看到基础资产的数据,提高投资人的投资信心,并且减少交易环节来降低交易成本。代理机构间能够通过分布式的存储系统了解到资金信息,降低了在清算对账上的成本。
第四,风险管控+区块链。金融行业的风险管控问题一直是其健康发展的核心,通过区块链的技术,金融机构可以清晰的掌握偿贷企业的经营信息,随时发现其经营的异常行为,这样就能够把控自己的金融风险。
中小银行该如何面对?
当前,以国有四大行为首的诸多银行已然纷纷开始布局区块链技术,尽管每一家银行都有自己对区块链的理解,但总的来说主要是通过区块链的技术将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屏障打通,通过信息公开彼此受益。
今天华益咨询以供应链金融为例,分享一下中小银行该如何面对当前的区块链热。
供应链金融是指以核心企业为依托,以真实贸易为前提,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方式,通过应收账款质押、货权质押等手段封闭资金流或者控制物权,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的综合性金融产品和服务。
供应链金融对实体经济有着强大的赋能作用,在改善中小微企业生存困境方面尤为明显。
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主体中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按照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占工商注册企业的90%以上,并提供了80%就业岗位、70%的科技创新,创造了60%的GDP和50%的税收。然而,由于经营风险较大、信用状况不佳、缺乏抵押物、生存周期较短等先天性短板的存在,中小微企业在享受金融服务方面劣势明显,典型表现便是融资难与融资贵。有研究表明,全国有33%的中型企业、38.8%的小型企业和40.7%的微型企业融资难以得到满足,而这势必会制约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此时,供应链金融的出现,为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缓解开启了另一扇窗户。
融资的信息可控是银行放款的关键。供应链金融的信息包括资金流信息、票据凭证类信息以及物流信息。在真实贸易的前提下,一来可以明确资金用途,并掌握资金款项的流向;二来可以确保借款人的真实信息及实际经营活动;三来可以掌控相关质押物,必要时可对质押物及时进行处置。这便将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整个供应链企业的可控风险,在给投资人提供安全的投资项目的同时,还能为企业上下游商家提供盘活资金的需求。
数据是开展供应链金融的核心。数据的可靠性决定了供应链金融的风控质量。现实中供应链金融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数据造假等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信用传递和价值的世界范围内流动。通证(Token)作为区块链重构生产关系最核心的要素,可以在供应链金融中拆解核心企业的信用并沿供应链逐级传递,使得信用穿透整个链条,覆盖到每一层级的供销商,从而解决多主体的信任关系问题。不管是第几级的供应商,只要拿到Token,就等于拿到了核心企业的信用背书,并开展融资。
同时,区块链技术还可以帮助银行建立自己的风控优势。
我国尚未形成既权威又健全的企业信用资信系统,而供应链金融业务本身的多样性、灵活性及复杂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风险控制难度。区块链技术可以较好地克服这一困难,能够促进公正可信交易环境的形成,使多家机构共存于互相协作、相互监督的场景里,避免了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私下交易或串通行为的发生。同时,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机制,也可敦促交易各方如约履行自身义务,确保交易顺利可靠地进行下去,而链条上的各方资金清算路径固化,可以有效管控履约风险。
一切技术都是为现实业务服务的,供应链金融作为金融业务发展的一种形式,无论是否出现区块链都会向前推进。而区块链技术的核心在于“链”而不是“币”,和供应链金融有天然的契合之处。在华益咨询看来,供应链金融是银行业最容易切入的应用业务。
——华益观点——
中小银行在此轮区块链的热潮中要冷静自处,因地制宜。既不能对新技术新趋势视而不见,又不可盲目的追逐热点。此次国家将区块链技术提到宏观战略,主要是要释放拥抱科技、变革发展的态度,而区块链只是一个引子。发展区块链的技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国家层面刚刚开始部署,而市场上的试水者也皆为财力雄厚的大企业。
未来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终究应当回归金融本源——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增进社会整体福利。
对于中小银行来说,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数字化转型做好了,区块链技术也日渐成熟,应用区块链技术改造自身业务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