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将使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更加数字化。因此,从长期来看本次疫情将会是全国农信系统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倒逼农信系统从战略到战术层面加速数字化转型。
金融科技对银行业的战略布局、业务逻辑、盈利模式、运行方式、风控模式、组织体系和企业文化全方位的改变和颠覆。农信系统开始重视数字化转型,但是从全国来看步伐比较缓慢。新冠肺炎疫情将使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更加数字化。因此,从长期来看本次疫情将会是全国农信系统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倒逼农信系统从战略到战术层面加速数字化转型。
一、建立丰富的的业务营销渠道
此次疫情阻隔了银行“面对面”的线下业务,很多物理网点暂停营业,让银行线下业务跌入冰点。这同时也让银行业开辟了另一个新天地,深刻意识到线上营销与服务渠道的重要性。农信系统如何应用金融科技手段,进行零售银行渠道创新,优化丰富“非接触式服务”渠道。
01融入当地生态圈,通过共享进行批量获客
手机银行是农商银行最主要的“非接触”的金融服务渠道,在这次的疫情期间更得取得了爆发式的业务增长。浙江农信的“丰收互联”单日最高交易笔数是平时的2.3倍,达到146万笔,四川农信“蜀信e”在1月份的新增用户增加了40万。农信系统不仅需要快速增强手机银行的服务功能,还要强化支付宝、微信以及其它主流载体的小程序移动端信息化水平。
中国银保监会于2月15日发布的《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0〕15号)明确提出要强化网络银行、手机银行、小程序等电子渠道服务管理和保障,优化丰富“非接触式服务”渠道,提供安全便捷的“在家”金融服务。
03建立客户服务系统,实现集中远程获客
银行推进数字化转型绝对不仅仅是简单构建营销渠道,让客户充分享受便捷线上服务,需要提供丰富的配套金融产品。不仅通过线上办理结算业务,还要增加财富管理业务,进一步丰富线上理财产品。此外,开发出适合于线上场景的信贷产品也是数字化转型中产品研发的关键。
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在短短的4天时间里发布了“浙里掌上贷-抗疫专区”,集中了各个银行推出的“抗疫”专项产品。
02建立客户全生命周期的智能信贷
农信系统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还需要建立信贷全生命周期的智能信贷系统,解决获客难、审批周期长、必须柜面面签等一系列难点,实现贷款需求获取、申请、审批、签约、提还款、贷后管理等线上一条龙服务。多家银行机构已在疫情期间加大了线上融资服务,提升信贷审批效率,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足不出户的信贷服务。

新冠肺炎疫情将提升包括银行在内的整个社会对“黑天鹅”突发事件的企业级风险应对能力。中小银行需要借助金融科技手段真正落实“全面风险管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智能风控水平,形成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与改进的智能风险机制。
事前预警
事前预警通过构建合规库、关键风险指标库以及控制活动库,当关键风险指标出现时,系统自动发出风险预警,并制定应采取的控制活动。
银行首先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做出更高质量的用户画像,以便在营销战略上做好更精准、更具差异化的用户群定位。通过基于大数据等的技术化营销投放手段精准地发掘更多细分渠道资源,并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对各种渠道实时、动态、高效地组合,提高营销命中率和转化率。同时,应该更坚决地借助区块链、开放API等金融科技手段实现平台化、打造生态圈,通过B4B等创新的营销模式深度嵌入合作伙伴业务流程,从而形成完整触客、获客链条。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陈春花教授提到“企业要真正动起来,让自己成为一家拥有数字化技术的公司,无论是你的商业模式,还是你的组织运行模式,都变成数字化模式。”
农信系统的数字化转型不能仅仅是外部客户层面的数字化,内部的组织运营模式同样需要数字化。农信系统组织运营模式数字化必须构建敏捷组织,实现内部的高效协同。
01改变组织模式,打造敏捷组织
农信系统需要建立“大部制”,而不再是简单的精简总部,需要提炼各业务条线对基层的共性需求,加强总部业务条线的集中作业能力,形成专业、高效的共享服务中心。同时,敏捷组织要求员工不再是围绕着权力或者部门展开工作,而是围绕“客户需求”开展工作。每一个工作单元成员,可以是灵活便捷的组合,组织成员也可以同时在各种不同的组合之中。农信系统总部将通过客户需求链接产品、营销、风险、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等职能,打破“部门墙”。
02加速流程信息化,实现组织内“最多跑一次”
03重构农信组织文化,形成敏捷创新的文化
本文作者:华益咨询陈清民博士